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
首页
首页» 师资队伍
 

杜光源

作者: admin          发布日期:2025-10-13     浏览次数:

     

一、基本信息

杜光源,1979年09月生,湖北鄂州人,教授,博士,硕导,中共党员.

(一)教育背景

2013年06月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,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学博士学位;

2001年07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,获物理学教育理学学士学位.

(二)工作经历

2024年01月-至今,西北农林科技大学,教授,理学院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,教工物理一党支部书记;

2015年01月-2023年12月,西北农林科技大学,副教授,历任理学院物理教研室主任、理学院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/主任,物理气象党支部书记;

2018年03月-2019年03月,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访问学者;

2006年07月-2014年12月,西北农林科技大学,讲师;

2008年11月-2009年09月,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访问学者;

2001年07月-2006年06月,西北农林科技大学,助教.

二.研究方向

植物水分关系、植物水力学、植物核磁共振功能成像.

三.承担课程

本科生课程《大学物理》、《大学物理实验》、《物理学基础》(全英文课程),研究生课程《高级生物物理学》、《农业物理学》等.

四.学术成果

(一)科研项目

1. 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,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“接力式”灌浆小麦水分和糖分动态分布规律及其机制研究(项目编号:31201122).

2. 横向项目:植物木质部导水率测量技术研究(项目编号:TG20230357).2023.04-2025.04.

3. 2022-2023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(数理基础学科交叉研究)专项,秦岭垂直梯度林木对极端干旱响应的水力学机制(项目编号:2452022378).

4. 2015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(第二批),植物茎流磁共振流速成像的脉冲序列开发(项目编号:2452015440).

5. 2014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,作物根系3D结构及其发育过程的磁共振成像研究(项目编号:2452015078).

6. 2014年校级博士科研启动基金,分段受旱条件下小麦源库特征的核磁共振探测(项目编号:2013BSJJ031).

(二)科研论文

1. Xia WANG, Yanli FAN, Meifang YAN, Ze TAO, Dong HE, Guangyuan DU, Huijie LI, Esteban JOBBAGY, Min LI*, Bingcheng SI*. Direct characterization of deep soil water depletion reveals hydraulic adjustment of apple trees to edaphic changes.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, 348(2024), 109932. (IF: 5.734, JCR Q1, 中科院1区).

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agrformet.2024.109932.

2. Yanli FAN, Jianlong WANG, Meifang YAN, Xia WANG, Guangyuan DU, Huijie LI, Min LI*, Bingcheng SI*. Salt addition mitigate mortality risk and prolong survival ofRobinia pseudoacaciasubjected to drought stress. Agronomy,2024, 14, 439. (IF: 3.400, JCR Q1, 中科院2区).

https://doi.org/10.3390/agronomy14030439.

3. Dong HE, Mingyi WEN, Yanbo WANG, Guangyuan DU, Congcong ZHANG, Hailong HE, Jingjing JIN, Min LI*, Bingcheng SI*. Xylem water cryogenic vacuum extraction: Testing correction methods with CaviTron-based apple twig sampling. Journal of Hydrology, 2023, 621, 129572. (IF: 6.708, JCR Q1, 中科院 1 区).

4. Xia WANG, Yanli FAN, Congcong ZHANG, Yihong ZHAO, Guangyuan DU, Min LI*, Bingcheng SI*. From comfort zone to mortality: Sequence of physiological stress thresholds in Robinia pseudoacacia seedlings during progressive drought.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, 2023, DOI 10.3389/fpls.2023.1149760. (IF: 6.627, JCR Q1, 中科院 1 区).

5. Guangyuan DU, Feng FENG *, Yujie WANG, Melvin T. TYREE. Do nano-particles cause recalcitrant vulnerability curves in Robinia? Testing with a four-cuvette Cochard rotor and with water extraction curves.Tree Physiology 2019, 39 (1): 156-165. (IF: 3.389, JCR Q1, 中科院 1 区).

6. Pengxian YIN, Feng MENG, Qing LIU, Rui AN, Jing CAI *, Guangyuan DU*.A comparison of two centrifuge techniques for constructing vulnerability curves: insight into the “open-vessel” artifact.Physiologia Plantarum 2019, 165 (4): 701-710. (IF: 2.58. JCR Q2. 中科院 3 区).

7. Dianyun HOU, Hong XU, Guangyuan DU, Juntang LIN, min DUAN, Aiguang GUO*. Proteome analysis of chloroplast proteins in stage albinism line of winter wheat (triticum aestivum) FA85. BMB reports. 2009, 42(7): 450-455.

8. 陈思佚, 唐燕, 何腾, 江永康, 杜光源*. 秦岭9个树种的木质部栓塞特性与水力安全风险. 植物生态学报, 2024, 48(9): 1213-1222.

9. 唐燕, 陈思佚, 周自云, 吴翠云, 马惠玲, 杜光源*. 4个显示核桃品种耐贮藏性比较及核磁共振研究. 果树学报, 2021, 38(11): 1975-1983.

10. 李添梦, 胡小平, 杜光源*, 范三红*. 禾谷镰刀菌Tri8基因敲除及产毒类型分析. 麦类作物学报, 2020, 40(05): 638-643.

11. 安瑞, 孟凤, 尹鹏先, 杜光源*. 刺槐木质部栓塞脆弱性检测的方法比较. 植物生态学报, 2018, 42 (11): 1113-1119.

12. 邢建军, 汤毛月, 杜光源, 唐燕*, 王长发, 汪自庆. 叶片遮阴处理对逆序小麦灌浆特性的影响. 西北农业学报, 2018, 27(8): 1104-11111.

13. 牟红梅, 何建强, 邢建军, 要世瑾, 唐燕, 汪自庆, 杜光源*. 小麦灌浆过程籽粒水分变化的核磁共振检测. 农业工程学报, 2016, 32(8): 98-104.

14. 要世瑾, 杜光源, 牟红梅, 冯浩, 白江平, 何建强*. 核磁共振技术在土壤-植物-大气连续体研究中的应用. 应用生态学报, 2016, 27(01): 315-326.

15. 要世瑾, 牟红梅, 杜光源, 冯浩, 白江平, 何建强*. 小麦种子吸胀萌发过程的核磁共振检测研究. 农业机械学报, 2015, 46(11):266-274.

16. 要世瑾, 杜光源, 牟红梅, 栾翔宇, 马鸿雁, 刘嘉男, 刘梦达, 齐笑, 何建强*.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小麦植株水分分布和变化规律研究. 农业工程学报, 2014, 30(24):177-186.

17. 杜光源, 唐燕, 张嵩午, 王长发, 郭蔼光*. 小麦叶片衰老态势核磁共振分析. 农业机械学报, 2014, 45(4): 264-270.

五.教学成果

(一)教学成果奖

1. 2018年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(4/5),成果名称:注重创新能力提升的农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(编号:SJX171119-4).

2. 2017年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(4/9),成果名称:注重创新能力提升的农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与时间(证书编号CG201705).

(二)教材与专著

1. 《大学物理学》(第四版)(ISBN 978-7-04-064477-7),李霞、王国栋主编,杜光源、任文艺、李辉、边红霞副主编;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25.8.(普通高等教育“十一五”国家级规划教材).

2. 《大学物理实验》(第二版)(ISBN 978-7-04-047954-6),解迎革、党亚爱、汪自庆主编,李霞、刘云鹏、陈莹莹、杜光源副主编;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7.8.(普通高等教育“十一五”国家级规划教材).

3. 《大学物理学》(第三版)(ISBN 978-7-109-27675-8),张社奇、解迎革主编,冯秀绒、刘云鹏、杜光源、李霞、党亚爱副主编;北京:中国农业出版社,2021.1.(普通高等教育农业农村部“十三五”规划教材,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奖).

4. 《大学物理学学习指导》(ISBN 978-7-04-048147-1),汪自庆、杜光源、解迎革主编;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7.10.(普通高等教育“十一五”国家级规划教材配套参考书).

(三)教育教学研究项目

1. 省级一流本科课程(虚拟仿真实验)(1/5):光的偏振及其应用虚拟仿真实验(陕教函[2024]243号),2024.

2. 校级一流本科课程(虚拟仿真实验)(1/5):光的偏振及其应用虚拟仿真实验,起止年限:2019.05-2021.12.

3. 本科生全英文课程(1/5):《物理学基础》(Fundamentals of Physics),起止年限:2018.01-2021.12.

4. 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(4/5):大学物理(创新类),起止年限:2019.12-2020.01.

5. 2022年第二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(1/5):《偏振光的应用探究》(项目编号:220605940143930),起止年限:2022.09-2024.09.

6. 2016年校级教改项目(1/5):《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开放式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管理系统的开发》(项目编号:JY1503036),起止年限:2016.01-2017.12.

(四)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

1. 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一等奖. 参赛学生: 尹思睿, 刘鹏程, 刘轩宇. 指导教师: 李霞,杜光源. 参赛作品:扭摆法测量刚体转动惯量. 2024.

2. 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一等奖. 参赛学生: 郭莎莎, 李芊穆, 蔡佳蒙, 苏杨宇. 指导教师: 李霞,杜光源. 参赛作品:大学物理教学微视频——尖端放电. 2024.

3. 第二届西北地区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一等奖. 参赛学生: 刘鹏程, 刘轩宇, 尹思睿. 指导教师: 李霞,杜光源. 参赛作品:扭摆法测量刚体转动惯量. 2024.

4. 第二届西北地区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一等奖. 参赛学生: 郭莎莎, 李芊穆, 蔡佳蒙, 苏杨宇. 指导教师: 李霞,杜光源. 参赛作品:大学物理教学微视频——尖端放电. 2024.

5. 第二届西北地区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一等奖. 参赛学生: 何小兵, 李东豪, 王家族, 刘芳如, 刘昊. 指导教师: 杜光源,李霞. 参赛作品:《电磁感应发射》教学微视频. 2024.

6. 第二届西北地区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二等奖. 参赛学生: 毛泓媚, 刘紫徵, 廖恬静. 指导教师: 李霞,杜光源. 参赛作品: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. 2024.

7. 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一等奖. 参赛学生: 毛晓涵, 向银川, 刘良玉柯. 指导教师:杜光源, 李霞. 参赛作品:密立根油滴实验. 2023.

8. 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二等奖. 参赛学生: 陈锦玫, 张欣怡, 杨天寰, 张子恒, 李瑞鹏. 指导教师:李霞, 杜光源. 参赛作品: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的仪器改进. 2023.

9. 第一届西北地区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一等奖. 参赛学生: 毛晓涵, 向银川, 刘良玉柯. 指导教师:杜光源, 李霞. 参赛作品:密立根油滴实验. 2023.

10. 第一届西北地区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二等奖. 参赛学生: 陈锦玫, 张欣怡, 杨天寰, 白佳昊, 饶朝明. 指导教师:李霞, 杜光源. 参赛作品: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的仪器改进. 2023.

11. 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二等奖. 参赛学生: 张前, 高瑞声, 白倚帆. 指导教师:李霞, 杜光源. 参赛作品:拉脱法(传感器)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. 2022.

12.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陕西赛区二等奖. 参赛学生: 任雨含, 李亚楠, 薛莎. 指导教师:杜光源. 2020.

六.联系方式

通讯地址: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理学院

Email:duguangyuan@nwafu.edu.cn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邮编:7121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