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委员会文件
理学党〔2018〕22号
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”的重要思想,切实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工作,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、磨练意志品质、激发创造力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,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热爱劳动、勤于劳动、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。现结合实际,特制定我院劳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。
一、具体目标
坚持学校和社会相结合开展劳动习惯养成教育,突出抓好校园日常劳动训练、专业实习劳动教育、社会实践劳动教育。通过自我服务劳动、集体劳动、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实践劳动,使学生学会基本的劳动知识,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、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。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,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、尊重劳动,懂得劳动最光荣、劳动最崇高、劳动最伟大、劳动最美丽的道理
二、基本原则
1、坚持思想引领。通过劳动教育,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,在劳动教育中“树德”、“增智”、“强体”、“审美”,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。
2、坚持有机融入。有效发挥学科教学、社会实践、校园文化、家庭教育、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,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。
3、坚持实践体验。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,增强劳动感受,体会劳动艰辛,分享劳动喜悦,掌握劳动技能,养成劳动习惯,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4、坚持适当适度。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、专业特点等因素,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,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,同时要教育学生,劳动过程中学会自护,确保人身安全。
三、主要任务
1、课程的有机渗透。在专业实践实习课程及其他学科教育中有效渗透劳动观念、劳动态度、劳动美德、劳动技术的教育。要结合实际有机的融入劳动教育内容,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。
2、开展校内劳动。学院常规工作中要渗透劳动教育,组织学生做好值日,认真清扫校园片区,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。开展结合学生实际的劳动竞赛活动,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;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、社团活动,进行手工制作、室内装饰、班务整理等实践活动;开展“爱学校爱集体劳动”教育,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。可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,让班级、学生认领绿植或“责任田”,予以精心呵护,在为集体、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,培养学生尊重劳动、热爱劳动,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。培养责任感。
3、社会实践活动。结合实际情况利用“学雷锋活动日”、“志愿者日”、“劳动节”、寒暑假等节日及假期,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,志愿者服务。
4、鼓励参与家务劳动。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家里的事情帮着做,弘扬优良家风,参与孝亲、敬老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。结合重大节假日、寒暑假,适量的安排家庭劳动作业,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家务劳动,体会父母的辛苦,为父母分忧;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,增强劳动意识。
四、实施步骤
第一阶段:准备阶段。
1、加强宣传,营造氛围。要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,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。通过家长会、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,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、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,使家长能积极主动的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。
2、制定措施,提高认识。制定切合实际的劳动教育实施细则,组织教师学习细则,使全体教师明确人人为劳动教育的参与者、组织者、引领者。
第二阶段:实施阶段。
1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。积极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劳动教育培训,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,通过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。
2、利用多种途径与载体。通过家长联系,指导家长重视孩子家务劳动意识的培养;通过实习实践课程,传授专业劳动方法,掌握专业劳动技能;通过不同形式的校园社团活动,加强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;通过学校开展的各种主题活动,营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家里的事情主动做的正向引领。
3、课程整合与渗透。利用学校课程进行整合与有效渗透,利用有利资源,丰富劳动教育内容。
4、加强督导评价。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,评价内容包含参加劳动次数,劳动态度、实际操作、劳动成果等方面,形成劳动教育评价体系。把具体的劳动情况和相关材料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档案,可作为评先评优的依据之一。
第三阶段:总结阶段
对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总结交流。做好劳动教育成果的积累。同时要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存档工作,对成果突出的师生进行表彰。
中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委员会
2018年9月27日